这是一场跨越两个多月的跨国研学,从4月17日马来西亚拉曼技职学院第二批留学生抵校,到6月27日圆满结业、6月30日启程回国,23名学子在我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学习之旅,既以技术为桥触摸前沿,亦以文化为舟感知中国。期间,他们通过CAD机械设计、PLC 等课程筑牢专业根基,聚焦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等前沿技术精进技能,借逆向工程、钳工实训提升动手能力;在传统文化课程中体悟中华文明魅力,在体育运动中激荡青春协作的火花,在研学途中里感受江南风韵与衢州特色,跨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最终,带着满行囊的技术收获与文化记忆,为这段山海之约画上圆满句点。
学练相融:技能进阶与校园生活的多维成长
两个多月的专业学习中,阶梯式课程体系为留学生们搭建了扎实的技能框架。从CAD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基础课程,到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离线编程与仿真等前沿技术课程,他们系统掌握了工业自动化的核心技能。尤其在数字孪生与虚拟调试技术应用课程中,同学们通过打造 “智能制造的未来工厂”,直观理解工业 4.0 的技术逻辑。专注的编程练习、反复的实操调试,让 “硬核技能” 从课本理论变成了熟练掌握的实用本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课堂之外的校园时光同样充实鲜活。他们在攀岩墙上挑战自我,在篮球场、足球场上挥洒汗水,这些充满活力的运动不仅缓解了学习压力,更让跨国友谊在奔跑与欢笑中悄然升温。专业技能的精进与校园生活的体验相互交织,共同勾勒出这段求学旅程里 “成长” 的丰富维度。
文化浸润:在体验中读懂中国温度
课堂之外,“文化浸润” 成为这段旅程的鲜明注脚。茶香袅袅的茶艺体验里,他们学会在一泡一饮中感受东方美学;竹编课堂上的指尖翻飞,让非遗技艺的巧思在掌心流转;非遗蛋雕体验中,细尖刻刀下渐渐浮现的精美纹样,让他们惊叹于方寸蛋壳里藏着的匠心传承;端午包粽子时的欢声笑语,让传统节日的温情有了具象表达;八段锦的一招一式里,他们在呼吸吐纳间触摸中医养生文化的智慧;艺术展览中,笔墨丹青与现代设计的碰撞,让他们看见中国文化在传承中迸发的创新活力。
研学途中,开化根宫佛国的木雕艺术展现着中式美学的磅礴,常山梅树底的青山绿水勾勒出生态中国的画卷。更令大家惊喜的是,在游览衢州城区时,同学们偶遇了奥运冠军黄雅琼,热情交流后合影留念,这份意外的相遇让他们对这座城市多了一份鲜活记忆。这些体验让 “中国” 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可触可感的鲜活存在,茶香、竹韵、粽香交织成独特的记忆符号。
结业礼成:一场仪式,承载万千收获
结业仪式上,校党委副书记何百通为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烫金字迹不仅见证着他们从工业机器人编程入门到熟练操作的技能跃迁,更镌刻着中马师生共同耕耘的珍贵印记。
拉曼技职学院教师代表罗慧婷、班主任陈超、学员代表罗纲政发言时难掩哽咽,言语间的不舍让离别的氛围愈发浓厚。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徐文俊在总结中提到,本次项目不仅让留学生们扎实掌握了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能,更在朝夕相处中拉近了中马师生的心灵距离,这种技能成长与跨文化友谊的双重收获,正是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最珍贵的成果。
宴叙温情:一桌乡味,盛满跨国敬意
结业仪式后的傍晚,一场由留学生们亲手筹备的谢师宴悄然拉开序幕。23 名留学生穿梭在灶台间,将家乡风味化作最质朴的谢意。从采购香料到熬制酱汁,他们用并不熟练却格外认真的动作,复刻出马来西亚街头巷尾的烟火气。
当盛满美食的餐盘端上桌,留学生代表笑着邀请老师们品尝:“这是我们家乡的味道,就像你们教我们的技术一样,是要用心传递的东西。” 一桌跨国界的宴席,成了 “教学相长” 最生动的注脚。
跨越山海: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
行囊载满收获,情谊跨越山海。6月30日,留学生们踏上归国旅程,为这场以 “技术赋能 + 文化浸润” 为核心的国际培养画上句点。两个多月的时光里,技能在此传递,文化在此对话 —— 他们带着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硬核本领、江南衢州的鲜活记忆与沉甸甸的跨国情谊启程,而我们也在这场双向奔赴中,见证了技术无界、文化相融的生动模样。愿这些年轻身影带着衢州印记,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续写成长,让这段跨越千里的联结持续绽放光彩。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