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莉莉说,在“中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句话里,我看见了浙西山村身残志坚的残疾人,他们也需要一双搀扶的手,帮助他们筑起“共富梦”。
勇担使命 他乡扎根
2012年,宋莉莉从异乡来到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求学,2014年毕业在衢州短暂工作后,因母亲生病,她匆匆赶回家乡尽孝。在家乡,她遇见了来自衢州开化,身患残疾但开朗自信的小邱。宋莉莉被他身残志坚的故事感动,逐渐走到了一起。和小邱在一起意味着要去浙江的最西部山村生活,宋莉莉没有迟疑。她深信,只要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哪里都能扎根发芽。小邱家庭经营着一家小服装厂,夫妻俩本可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但是夫妻俩心系和他们一样的残疾家庭,仔细研读了浙江省于2016年联合十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实施意见》,萌生了扶残疾家庭一把的想法。2017年,夫妻俩腾出服装厂的一块场地,成立了阳光庇护中心,为残疾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日间照料、服装制作培训等服务,并吸纳符合条件的留厂上班。2018年,在开化县残联的帮助下,阳光庇护中心升级为残疾人之家,宋莉莉成为主要运营人。
宋莉莉说,服装厂的空间腾出来了,多少会影响到生意,但我却感觉到在衢州真正扎下根来了,残疾人之家是我和小邱,和残疾人们共同的家。
心有微光 必能照亮
残疾人之家接受国家财政补贴,以残疾人为服务对象,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技能培训、康复治疗等服务,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也意味着,宋莉莉要面对的服务对象更为复杂。第一批“家人”是谁?去哪里找?她搀扶着腿脚不便的丈夫,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希望残疾人家庭能放心把家人送到残疾人之家,期间被误会是“骗子”,被扫地出门的尴尬情况不在少数。但宋莉莉始终相信,只要怀揣一颗热腾腾的心去解释,肯定能得到理解和信任。慢慢地,村里人都知道了这一对四处奔走的夫妻,县残联和乡政府也一起陪着上门做工作,第一批10位“家人”慢慢汇聚而来,无疑给了她莫大的动力。因为她深信,照料一个残疾人,就是解放一个家庭。
残疾人之家的事务远比她想的复杂,“家人”们除了身体残疾,还有智力残疾、精神障碍等情况,年龄从十八周岁到六十几岁,都有自己的脾气,有不同的照顾需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错;因沟通困难,他们的职业培训时间要长得多,工作效率偏低,无法按时完成企业订单,有时候甚至要多次返工;最难的是和被残疾家庭当负担,直接丢给宋莉莉的残疾人相处,这一类“家人”受到的伤害,要花很久的时间才能治愈,还要和残疾家庭做大量沟通。以上种种情况让夫妻俩全天都处在“连轴转”的状态。宋莉莉也会有压力大到崩溃的时候,自己的丈夫尚且需要照顾,还要照顾别人,有时候也会半夜哭鼻子,但是第二天一早,对着“家人”们,她又笑靥如花,马不停蹄。
渐渐地,“家人”们也被他们的赤忱感动,开始积极配合,甚至开始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陪着莉莉上门为其他残疾家庭送温暖。那一簇被宋莉莉点亮的光,正慢慢照进每个人的心房。
不负韶华 砥砺前行
时光流逝,在平凡岗位上坚持着的宋莉莉夫妻,慢慢被更多人看到。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之家的支持越来越多,残疾人之家慢慢开始拥有了工疗室、康复室、文体活动室、培训室和休息室等服务功能区。五年来,残疾人之家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化“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殷切嘱托,成为衢州地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重要实践基地之一,累计50余名残疾人、精神疾病等患者在此接受过帮助,累计发放劳务工资达到200余万元,“家人”在残疾人之家工作收益从原来的几百元到现在的一千八百多元,其中5人顺利过渡至福利性企业工作。
五年来,残疾人之家共接待省、市、县各级领导和同行的指导调研40余次1000多人,举办市、县两级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现场会3次,在全省残疾人工作会议中作为先进典型被通报表扬。事迹多次获得省、市级媒体的宣传报道,如学习强国,浙江日报等。为其他残疾人之家在规范化建设和服务品质提升提供了范本和指导。机构先后获得了“先进残疾人之家”、“巾帼共富基地”等荣誉称号,宋莉莉家庭也获评2022年度衢州市“文明家庭”,小邱先后获得第七届“最美开化人”、“十三五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开化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为残疾人发声,为残疾人事业奔走。今年七月,喜讯传来,宋莉莉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她的就业创业事迹入选2023年“浙里青春正飞扬”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典型事迹。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给了宋莉莉来莫大的鼓励。“我的'家人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可以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为自己家庭谋幸福。我虽在基层就业,看不见城市的灯红酒绿,但是我看得见绿水青山,看得见'家人们'的幸福蜕变,听得见一声声道谢,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我的人生很有价值!”宋莉莉说。
(学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