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说共富·调研笔记丨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点亮未来——共同富裕道路上的职教力量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3-31浏览次数:1271

谈到共同富裕大家会想到些什么呢?是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农村由积贫积弱向乡村振兴转变?还是人民由口袋富裕向思想富裕转变?

笔者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根本靠发展,关键靠统筹,基础在教育。“十三五”以来,职业教育每年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已达1000万人,全国职业院校开设专业超过10万个,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承担着“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使命,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作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我走访调研了一批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探寻共同富裕道路上的职教力量。  


从职业院校走出来的“大国工匠”


图片

他被称为敢为人先的“桥吊状元”,他能在40米高空“穿针引线”,他创造了桥吊操作的“中国速度”。1998年,他从职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码头机械操作工人。工作半年多,他就成为龙门吊司机中的佼佼者。可是在他看来,那个比龙门吊更高的桥吊才是他向往的地方。但是从龙门吊转向桥吊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并且操作难度和工作强度都比之前高很多。然而他义无反顾、不懈探索,精确每个环节用时,打磨每个操作动作,卡在手柄上的虎口都磨出了血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独创了一套“稳、准、快”的桥吊操作法创下了每小时起吊185个自然箱的世界记录。他就是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竺士杰,一位从职业院校走出来的“大国工匠”。

图片

从职业院校走出来的“新型农民”

图片

他是衢州德门龙面条制作技艺传承人,也是我们衢州乡村振兴学院培养的“新型农民”陈家胜。两年前,老陈报名参加“村播学院”,成了一名学员,学院专门邀请了有直播经验的年轻主播当老师,手把手教、面对面学,带着农民徒弟上直播。第一次上直播,老陈紧张得眼睛都不知道往哪儿看,舌头捋不直,心里咚咚跳。现在,老陈直播卖面,不仅卖到了3500公里外的克拉玛依,还卖上了中央电视台,卖到了全国各地。从“普通农民”到“网红主播”,老陈真正实现了他的出彩人生。农民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村播成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培养了一批“会经营、懂管理、有智慧”的“新型农民”。“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例子比比皆是。

图片

从职业院校走出来的“新时代浙商”  

图片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需要有大国工匠的技术、脱贫致富的智慧、更要有年轻一代的传承。这是一位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95后青年周京毅,出生在浙江青田的一个华侨家庭。由于父母在非洲经商的缘故,在他的成长历程中有1/4时间在马拉维度过。他发现在当地沐浴露等洗护用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贫困家庭无法满足。于是他在2019年7月,成立了全球首家以非洲中低收入人群为目标消费群体、集研产销为一体化的日化企业——“白鹤”洗护有限责任公司。他的梦想是将白鹤打造成质优价廉、品类丰富的国民级日化企业,让白鹤东南“非”,飞入寻常家。如果返乡创业是新时代青年的担当,那么他要做的是把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带到非洲,为非洲居民解决贫困问题贡献自己的中国力量。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

这些从职业院校走出来的“大国工匠”、“新型农民”、“新时代浙商”背后蕴含的是中国技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赋能乡村振兴建设、促进就业创业创新,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作为高职的老师,在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更应该发挥职业教育的育人优势,让职业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为助力共同富裕贡献职教人的一份力量。

(校团委 徐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