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金静杰的时候,他的手中正拿着螺丝刀拆卸着手机,他小心翼翼的将一颗颗的螺丝拧开,娴熟地将手机屏幕拆了下来。走向身后的柜子,寻找相同型号的手机屏幕,拆开包装袋拿出新的屏幕接上电路,此时屏幕亮了起来。
这时他抬起头,“嘿,你来了。”金静杰看见了记者,马上站起来打招呼。那天傍晚,微微的小雨打消了最后一丝燥热,像其他普通的大学生一样,他穿着卫衣和牛仔裤,有一丝丝腼腆。这个看似内敛的大学生,这个放到人群中可能一眼认不出来的青年,如今已经是坐拥两家实体手机店的老板,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创业者。
他正是我们要采访的主人公金静杰,目前就读于我校机电工程学院 。很难想象,刚刚年满18周岁的金静杰已经在桐乡和乌镇拥有两家实体手机店,并且从高中就开始有着丰富手机维修经验。
“摔”出来兴趣与天分
金静杰并不是一个听话乖巧的男孩子,他与大多数淘气的男孩子们一样,高一的时候,出于对手机的渴望,他偷偷用压岁钱去买了一部手机,并悄悄带进学校,自然没有逃过老师的火眼金睛。父母得知后十分生气,一气之下把他的手机重重的摔在地上。
看着支离破碎的手机,金静杰呆呆的看着地上的手机,一遍又一遍的问着自己,“怎么办呢?”一个新手机确实对于高中生的他来说价值不菲,但是没有手机对于金静杰又是万万不行的!此时,想到自己之前能够拆解收音机等电子产品并且顺利修好,看着眼前支离破碎的手机,金静杰不由自主的将拿到手上细细观察,令他自己也感到意外的是,这些手机零件在他的手中仿佛与自己产生了“神奇”的连接,他能够清楚地知道每一个零件的作用和位置,就这样,他第一次自己试着动手维修手机,竟然非常的顺利,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金静杰与手机维修产生了不解之缘。
在锻炼中抓住商机
许多高中生都与他一样,想要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但是,一部手机的价格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昂贵。这时金静杰决定充分利用自己的维修天分,从网络平台低价购买旧手机,再通过自己的维修将其变为新手机。高二的时候,抓住商机的金静杰决定在学校低价出售二手机。同时,提供售后一条龙服务,良好的服务态度为他增加了许多客源,并且他维修手机的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升。
创业之路
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渐渐的有了开一家手机维修店的想法。但是开一家店铺,不仅仅需要自己的热情,还需要一大笔资金。对于当时高一的金静杰来说是不小的数额。他想到把自己的压岁钱和平时维修别人手机挣到的钱都攒起来,到了高二上学期,终于在桐乡开了第一家属于他自己手机维修店。
白天徜徉在学业之间,晚上沉醉维修手机的乐趣中。在这日复一日的日子里,他遇见了另一个合伙人,并和他一起合作经营这家店铺。在他们的合作下,金静杰高三毕业的时候,就在乌镇开起了第二家手机批发和维修的手机实体店。现在金静杰的两家店铺不仅客流量稳定,而且店铺收入也稳定提升,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创业与学业的抉择
金静杰作为机电工程学院的一位学生,此时的他已经拥有两家手机实体店,同时月收入上万。初入大学生活的他,时常感到迷茫。最初以为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可以顺利的在大学继续开展自己的事业,没想到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由于初来乍到,同学们彼此之间都不了解,这成为了他大学创业的一个难点。而一开始零零散散的客流量让他发了愁,同时也无心于学业。有了这次的经历后,他开始有点迷茫。后来在创业老师的帮助下,他找到了新的方法来应对这个难题。这时他果断压低价格,市面上十五块的手机膜在他这里只要转发朋友圈就只要四块五。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渐渐事业有了起色,规模也慢慢扩大。不久后,他也从最初入学的迷茫渐渐开始有了清晰的规划。
金静杰表示即便手机店的收入可能会比日后从事工作的收入要高,他还是会认定自己选择的专业为主业,会将机械维修与操控继续学习下去,精益求精,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相比于其他的创业者来说,我只是个创业小白,谈不上成功,但是我觉得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掘自己的个人所长,认定自己的追求目标,坚持自己的职业理想,对于创业来说,应该是有所助益的!”金静杰说道。的确如此,信念和坚持不仅是基本素养,也是他创业道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年少有为,现在的创业成绩对金静杰来说,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在大学学习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在不断地实践经历中自我突破,他的创业理想正在熠熠生辉。
(大学生新闻中心学生记者:李茂瑶 钱煜琴 黄雨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