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大学新生如何走出迷茫 建议:职业生涯规划要趁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2-06浏览次数:1471

《衢州日报》2011年12月6日报道 记者 汪培坚 通讯员 陈娅

十几年寒窗苦读,终于进入梦想中的大学。没有了做不完的作业,脱离了父母的唠叨,过上了自由的大学生活。在人们的想象中,进入大学是一件非常快乐幸福的事情。可是,有很大一部分大学新生却因为进入大学而感到迷茫。

为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日前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对100位新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同学偶尔会感到迷茫,而14%的同学则经常感到迷茫,只有11%的同学对大学生活有规划。

现象:75%大学新生感觉迷茫

记者在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采访,不少同学对记者说起大学生活,“迷茫”成了一个高频词。有同学说,大学不是想像中的那样好,读的专业也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学里的同学关系不知如何处理,等等。

大一学生小鲍告诉记者,在高中时因为要面对高考,不得不认真学习。而进入大学,前面再也没有高考了,竟争也削弱了,不知道该跟谁比,忽然间觉得学习没有了动力,不知如何是好,很是迷茫。

大学生迷茫,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记者在百度上打入“大学生迷茫”五个字,一下字就跳出238万个相关的搜索结果。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100位新生抽样调查显示,有75%的同学偶尔会感到迷茫,在“你认为自己属于哪类大学生?”问题中,41%学生认为自己是“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者”;有38%的学生“知道未来就业形势严重,但现在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努力”。而有11%的学生为“无所追求,随遇而安,过一天算一天,不着急为未来担忧”。认为自己“整日无所事事”的占10%。

调查还显示,有7%的人对自己的剩余时间有计划,并能真正实施起来,还有27%的人根本没有计划。

探因:定位不清、前景不明

进入大学,为什么反而迷茫了呢?  

大学不是自己想像中的好,离开家一时难以适应,专业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以后的就业前景不是很好……这批衢职院的新生向记者说了很多的理由。

事实上,这些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大学新生的角色定位。在高中阶段,兴趣和特长似乎并不重要,只要考试成绩好就行。而到了大学,兴趣和特长变得很重要的,他们却不知道。据调查,只有21%的同学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了解,79%的同学对此不清楚。只有15%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兴趣”,而有 8%学生明确表示“没兴趣”。

在读大学的目标上,72%的学生选择了“平凡安稳的工薪阶层”。然而,在目前情况下,读大学就能实现这个理想吗?有63%的新生认为,“现在就业困难,上大学出路少”。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这样的迷茫也就非常自然了。

大学本是求学之所,可是,现在的大学新生却对上大学抱有不一样的目标。调查显示,只有7%的学生认为,学习最重要。有87%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最应做到的事情是“培养良好的人脉关系”。

有教育专家认为,高中及以前阶段只有一条路,努力学习考重点,老师说一步做一步,也就没有所谓的迷茫不迷茫了。但上了大学,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习没有主动力,而且人生出现了N个分岔口,不知往哪走。这样,产生迷茫也是正常的。

建议:职业生涯规划要趁早

“大学新生一入学就应该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衢职院心理老师兰常林建议,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要等到大三才来做,而是应该从大一就开始。

针对大学新生迷茫的现状,衢职院在新生入学后,就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学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尽早理解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前景。该校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邀请优秀毕业生、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相关行业企业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开展人才市场调查、自己专业对应职业岗位需求状况调查。同时学校组织招聘会、模拟招聘会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尽快走出大学迷茫期。近期,衢职院在校园内组织大学生对《杜拉拉升职记》、《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等书目进行学习的大型读书沙龙活动,引起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让一批新生逐渐从迷茫中走出来。

有教育专家建议,大学生要静下心来思考,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理想目标,并把自己的理想目标进行可能性的分类。大学生可以向同学、父母和老师们咨询,参考他们的意见。然后,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每一步要做哪些事。

也有人建议,生涯规划应从中学开始,到了大学已经太迟了。但是在目前的高考体制下,能有这种意识的学生和家长比较少。但无论如何,每一个中学生都要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样在考大学、选专业时就不会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