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记住这些面孔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0-14浏览次数:1770

《映画历史·细菌战受害者的面孔》主题画展于10月1日启幕,将在市区罗汉井5号细菌战衢州展览馆持续展出一个月。

衢州细菌战受害者代表和日本辩护律师团在一次法院开庭前的合影。

 ●《映画历史·细菌战受害者的面孔》主题画展前言 

1940年至1945年间,侵华日军在衢州进行细菌战,造成衢州各地连续8年传染病大流行,患上传染病者达30万人以上,死亡5万人以上。衢州人民遭受的这场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其惨暴之厉、毒害之烈,罄竹难书。

为了让后人永远牢记日寇在这块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1998年清明时节,衢州人民在市区罗汉井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区遗址上竖立了一块“铭记牌”;随后,以杨大方、吴世根、邱明轩等为代表的细菌战受害者后人又于2002年6月5日,在罗汉井5号正式建立侵华日军衢州细菌战受害者纪念馆,以哀悼死难的同胞。 

如今,随着受害者们渐渐凋零消逝,记录留存这段历史,成为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重要使命。

值得欣喜的是,2011年夏天,来自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13位“90后”大学生,冒着酷暑烈日,深入城市社区、乡村田野,寻访散落在三衢大地上的细菌战受害者,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摩挲战争的足迹,描摹镌刻下一张张布满创伤的面孔,为这段惨痛的历史赋予一种今天的内涵。

此次展出的作品,就来自于此番寻访活动。今天,我们通过画纸,与这些遭遇过战争戕害的老人相视而立,希望从他们的沧桑眼神中,读懂和铭记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祭奠和追思已逝的同胞,同时,痛定思痛,回望历史,面向未来,鼓舞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思索,探寻,奋斗!

●画展作品选登

 

人物:方平心,生于1927年8月,1943年开始感染烂脚病。

寻访地点: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沐一村

作者:沈晓莹

 

人物:周高陲,生于1920年4月,1943年开始感染烂脚病。

寻访地点:衢州市柯城区兴华苑小区

作者:陈王静

 人物:黄延林,生于1927年8月,1943年开始感染烂脚病。

寻访地点:柯城区九华乡云头村

作者:沈晓莹

 

 

人物:魏洪福,生于1929年1月,1955年开始感染烂脚病。

寻访地点: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坞口村

作者:王奕

 

 

人物:胡元寿,生于1952年8月,1964年开始感染烂脚病。

寻访地点:衢州市柯城区荷花街道清莲里社区

作者:沈晓莹

 

 

人物:朱土文,生于1936年2月,1950年代开始感染烂脚病。

寻访地点:衢州市柯城区华墅乡三官岭村

作者:张燕萍

 

 

人物:朱儒富,生于1939年1月,1950年代开始感染烂脚病。

寻访地点:衢州市柯城区华墅乡园林村

作者:张燕萍

 

 

●画展作者感言

陈晨:人的一生需要经过多种锻炼,方可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才能深刻品味到人生这碟佳肴中的酸甜苦辣。今年暑假,我有幸成为了所在专业“三下乡”实践队的一员,去看望那些受细菌战残害而遗留下的老人。

我们基本上是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战受害者,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我了解到战争的残酷。细菌战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不可饶恕的罪行,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

沈晓莹:说起细菌战,我会想到731部队和受害的东三省。没有想到在浙江、在衢州,也有过这么残酷的细菌战。

当我看到那些因为细菌战而留下终身残疾的老人时,心中除了对他们的无限同情外,更多的还是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他们惨无人道地进行细菌战,祸害无辜百姓,铸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以前对细菌战的了解仅限于表面化,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呼吁更多的大学生关注细菌战受害者,更要呼吁社会人士来关心和帮助受害者。

夏胜凯:记得在参观细菌战衢州展览馆时,我曾被一张图片深深地震撼。画面中,一位叫杨春莲的老人抬起了她的右腿,这是一条怎样的腿啊!它几乎烂穿了,炭疽细菌从两侧往里侵蚀,透过腐肉能看到白森森的骨头,我们惊呆了!

通过寻访慰问这些受害者及其家属,我们更加了解了真实的细菌战。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也懂得了做人做事一定要自强自立,不怕被打倒,就像抗日战争一样,坚持就是胜利。

●细菌战受害者代表感言

杨大方:这次画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感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13位大学生为衢州细菌战受害者所付出的努力。他们能在一年中最酷热的季节,跋山涉水去看望受害同胞,已经让我非常感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为这些受害者同胞素描画像,这给我们坚持细菌战受害者国际维权的斗争又增添了信心。我们感到后继有人。

的确,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记历史。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绝不能让惨痛的过往又一次重演。我们一定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